做茶點 秀茶藝 寧海躍龍這個村的文化節 村民是主角
布置精致的茶席、美味的茶點,還有栩栩如生的棕編…5月19日上午,在寧??h躍龍街道望府村下楓槎文化禮堂前,浙江·寧海(躍龍)2022"望府茶饗"文化節精彩開啟。與以往不同,這次文化節由下楓槎的村民和駐村藝術家聯合打造,村民成了文化節的絕對主角。
下楓槎村,距今已有650余年歷史,村莊人文底蘊深厚,望府樓、狀元峰等民間故事膾炙人口;自然生態優良,望府茗茶就產自于此。
2021年8月開始,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"小褲腳教授"團隊,繼寧海葛家村試點打造藝術特色村后,入駐下楓槎村開展藝術振興鄉村融合設計行動。
在現場,徐霞客地圖、寧海耍牙、還有西門城樓……這些極具寧海特色的文化,被下楓槎的"巧娘"們,繡成了精致美麗的茶席。富有特色的當地土布,繡上了身后連綿起伏的望府樓山。這里的千畝茶園,養育了代代楓槎人,而巧手繡娘,將它們融進指尖。
栩栩如生的蝸牛棕編,來自寧波市非遺傳承人張建林。作為漢族傳統的手工藝之一,棕櫚編織在寧海歷史悠久。在浙東地區,張建林的江南編法更是獨此一家。身為下楓槎村的"駐村藝術家",他傾力推廣棕編文化。還打算用自己的手藝帶動村民,將棕編這個傳統手藝更廣更遠地傳播開去。
"嘗嘗曲奇餅,這是我親手做的,加入了我們望府茶的綠茶粉……"村民謝聰林熱情邀請前來的游客品嘗自己做的曲奇餅干,"一早就爬起來做餅干,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吃太甜,我專門減了糖,很健康。"
謝聰林笑著推薦著自己的手藝,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,"小褲腳"教授團隊的入駐,讓原本就喜愛廚藝的她有了創業的信心。
現場還有駐村藝術家帶來的插花展示、茶點制作;寧海望府紅茶、綠茶和白茶的茶席前,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品嘗。除此之外,現場還發布了下楓槎文化禮堂的"村禮":具有當地特色的茶席、茶葉和棕編。期望將傳統帶入現代生活,讓古老煥發新生,走進尋常百姓家。
據了解,2021年,"小褲腳"團隊入駐下楓槎村開展藝術振興鄉村融合設計行動,以"望府茶饗、自在曲水"為村莊主題特色,以"小人國模式"作為表現手法,以"高校團隊+縣文化名家名匠+村干部和村民"的三級藝術賦能傳導模式,推進打造2.0版藝術特色村。
截至目前,叢志強教授團隊和淺素(繆素青)等本地文化名家名匠團隊,已打造"阿拉崖谷奶茶杯""巾幗茶席""生生不息"等藝術節點17個,駐村培育青楓蜜茶、"老十堂"養生姜膏、楓槎手作、楓鈴屋糕餅、奶茶等鄉村產業項目5個,村民成為名副其實的鄉建藝術家、鄉村帶頭人,下楓槎村也在藝術振興鄉村過程中煥發新生機、轉化新動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