筑起農民的精神家園 浙江農村文化禮堂有獨特魅力
“多寫一個字,少打一張牌;多一個球場,少一張牌桌;多一場演出,少一場糾紛”,近年來,浙江的農村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。這般變化的背后,就是遍布田野鄉間的農村文化禮堂。
農村文化禮堂建設,是浙江省加強和改進基層工作的一大創舉。自2013年部署啟動以來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出臺系列重要政策舉措,推動文化禮堂在全省農村生根落地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.28萬余家。預計到2022年,全省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將實現文化禮堂全覆蓋。
“天天有人氣,四季有活動”。白天,這里是閱讀角——一杯茶,一本書,享受舒適寬敞的閱讀空間;夜幕降臨,這里又成了大舞臺——阿姨們閃亮登場,跳著瀟灑自信的舞步。春天,清明、端午……“我們的節日”活動豐富多彩;夏季,“春泥計劃”給孩子們帶來歡笑;秋天,“開蒙禮”“豐收節”盡顯收獲的喜悅;冬夜,一場場“鄉村春晚”傳遞著紅火的年味。
白露時節,我們走進農村文化禮堂,感受它們的獨特魅力。
記者陸遙(左)在采訪農村文化禮堂建設。
傳承記憶 一村一品顯特色
探訪地:江山市鰲頭村
剛走進江山市坦石鎮鰲頭村,我們的目光就被連片荷塘所吸引。這個時節,荷花雖已進入凋謝期,飽滿的蓮蓬卻顯得格外生機勃勃。
為什么叫鰲頭村?村黨支部書記詹壽明當起了“導游”。鰲頭村歷史悠久,以“鰲頭獨占啟英賢”的寓意得名。村子人杰地靈,素來尊師重教,新中國成立后,出過6名博士、1名將軍。
“解說詞”剛講完,一幢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筑就出現在眼前?!斑@就是鰲頭村文化禮堂?!闭矇勖鲙覀冏哌M了大門。只見260平方米的文化禮堂內寬敞明亮,舞臺上,不僅有先進的音響設備,還有整套影院系統;墻壁上,10余幅村里書畫愛好者的作品,彰顯著自信風雅的氣度。文化禮堂里還設置了文化長廊,展示著“能人榜”“村史介紹”“特色產業”“最美人物”等內容。
“還有活動室呢!”詹壽明從文化禮堂的側門走向隔壁的一座中式老宅,這是前兩年,箬青塢自然村異地重建時,整體搬遷后留下來的老房子,如今已被重新改造成農家書屋、排練室、器材室……村民詹玉高正在閱讀一本農技手冊。他說:“農家書屋有1000多本書,內容很豐富。在這看書也特別舒服,有天井,很透氣,我隔幾天就要來轉轉?!?/p>
總人口1780人的鰲頭村文化能人眾多,有數支文藝團隊。不過,一直以來,缺少場所是村民們的心病。熱愛書法和傳統文化的詹壽明也一直惦記著這個事兒,早在2013年全省建設農村文化禮堂的初期,他便萌生了建設文化禮堂,將其作為傳承傳統文化陣地的想法。2014年6月,鰲頭村投入60多萬元新建文化禮堂,詹壽明不斷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,積極發動百姓參與建設。經過5個月的施工,這座“群眾盼著建、群眾想著建”的文化禮堂落成了。
2014年11月28日,是鰲頭村的一個大日子,村文化禮堂正式啟用?!澳翘?,我們和周邊的橫渡村、壇石村一起合辦了一場文藝演出?!洞禾煊礼v橫渡村》《咱們壇石好兒郎》《獨占鰲頭》……一首首村歌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,唱出了大家過上美好新生活的喜悅之情?!?詹壽明翻開收藏在手機里的相冊。照片里,文化禮堂被村民們擠得水泄不通,臺上的精彩節目深深吸引著村民。不少人拿出手機,拍下這喜慶的時刻,熱鬧得過年似的。
文化禮堂建成后,婺劇大戲、民間手藝展示……一場場不同特色、別開生面的活動,為村民們送上一道道文化盛宴,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。如今,鰲頭村文化禮堂已成為村民開展文體活動、辦喜宴的熱鬧之地,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園。
建設文化禮堂,光熱鬧不夠。這里更要成為鄉土文化和鄉村記憶傳承、延續的載體,形成屬于這個村子、這些村民共有的集體記憶。
為此,鰲頭村對鰲頭老街進行再提升,不僅還原了老街兩側老屋民宅舊貌。同時,將“名人鄉賢”“最美人物”“村情村史”等眾多歷史文化元素融入老街。這些元素和文化禮堂相得益彰,“鄉愁·記憶”弄堂脫穎而出,成為村里的文化地標。
“村里自從建起文化禮堂后,不僅辦起豐富多彩的活動,還讓村里的文藝骨干們找到了舞臺?!蔽幕Y堂管理員王正芬說,村里的女子排舞隊、威風鑼鼓隊、書法隊等文藝隊伍,讓文化禮堂天天充滿歡聲笑語。
走在鰲頭村的文化禮堂,看著百姓自信的笑臉,我們便讀懂了這張村莊的“文化名片”。
不止如此。文化禮堂還寄托著鰲頭村的發展希望。今年8月中旬,第二屆荷花節在鰲頭村文化禮堂熱鬧上演?!叭蚵糜锡R發展,美好花園要和諧。需要大家多努力,建設鰲頭大花園!”段新吉等4位村民上臺表演了一首原創三句半作品《荷花節》,引得大家拍手叫好。
鰲頭村位于江山市西北部,不僅距離江山、常山市區很近,到福建的蒲城、江西的廣豐和玉山也不遠,區位優勢明顯。2017年,鰲頭村在成功創建江山美麗鄉村示范村后,吸引客商投資了百畝“太空蓮”荷花景區。
“種植的‘太空蓮36號’品種,屬于淺水類型蓮子品種,生長勢頭較強,花果期、采摘期長,結實率能達到85%?!倍涡录f,種植荷花不僅可為鄉村增添景色,還可把風景變為產業。村里連續兩年舉辦荷花節,通過采收蓮蓬做足荷經濟,帶動相關產業鏈,提高村民收入,助推鄉村振興。
從文化到經濟,文化禮堂已全面滲入村民的生活和心中。
“禮堂夜市” 點單服務很貼心
探訪地:寧波鎮海區朝陽村
寧波鎮海區為文化禮堂打造“文化服務吆喝會”,推出的700多場次活動1小時便被搶光。
要說農村文化禮堂,最熱鬧的還是晚上。當白天外出打工、下地勞作的村民們回到家中,希望找人跳跳舞、打打球,便會齊聚到這里。如何在“客流高峰期”給大家設置更好的活動,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?許多地方動起了腦子。
夜幕降臨,我們來到寧波市鎮海區駱駝街道朝陽村。但見文化禮堂門口的太極廣場,已逐漸熱鬧起來。村民們拿著水壺、扇子結伴前來。原來,這里有一場獨家定制的送戲下鄉活動。團區委將為當地百姓送上“最合胃口”的文化大餐。
豫劇《打金枝》、越劇《花園會》《樓臺會》……一個個精彩節目輪番上演,臺上穿戴美麗戲服的表演者演得認真,臺下觀眾看得起勁?!拔易钕矚g聽《梁?!妨恕薄斑@個《樓臺會》演得好”……大家一邊討論,一邊掌聲連連?!俺擞写髴蚩?,每天晚上都能到這里來唱歌、跳舞、看書……活動很鬧猛的!”村民周亞珍說。
朝陽村文化禮堂給我們的第一印象,就是古色古香、韻味十足。它由村里的明代古跡劉氏祠堂修葺改建而成,內部設書畫培訓區、朝陽講堂區、休憩品茗區等。平日里,這里翰墨飄香,拳影舞動,別具一格。
“原來文化禮堂辦活動,村里要自己動腦筋,上級部門送來的活動又未必對咱們村民的胃口?,F在不一樣了,老百姓喜歡什么,我就選什么,送下來的活動也特別接地氣!”朝陽村村黨總支書記唐小明口中的“不一樣”,源于鎮海區推行的“禮堂夜市”活動。
鎮海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告訴我們,目前,鎮海區42個行政村中,已建成文化禮堂32家,在建兩家,正全面從“建”轉入“管、用、育”的階段。之前,他們通過調查發現,文化禮堂夜間開門率僅為31%,且存在缺管理人員、缺活動項目、缺文藝團隊等問題。對禮堂夜間開放,村民呼聲很大。為此,2019年4月下旬,鎮海區在全省首推“禮堂夜市”活動,讓各村入夜大開禮堂門,方便群眾文化“每夜不閑、假日不休、活動不斷”。
如今,“禮堂夜市”廣泛開展夜學、夜演、夜練、夜議四大夜文化活動,依托基層文化陣地,通過一人一藝、學習教育宣講、文明養成實踐、文藝隊伍培育、志愿服務活動、“我們的節日”傳承等方式,進一步煥發文化禮堂生機。
為讓“禮堂夜市”更有人氣,鎮海還不斷優化它的文化服務模式,采用了“吆喝競拍”的方式。
“杜夾岙村舉牌理論宣講5場”“南洪村舉牌電影放映20場”……今年5月底,鎮海區九龍湖村文化禮堂的首場“文化服務吆喝會”氣氛非常熱烈,鎮海區司法局、科技局等20家單位提供的5大類700多場次活動,吸引了34個村文化禮堂負責人前來搶拍。
“我們一改以往‘你點我送’的菜單模式,采用‘吆喝競拍’的方式,把產品端到臺上去,讓老百姓自己選擇。各禮堂可根據實際需求,自行搶拍全年文化服務的次數和活動類型?!辨偤^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。
“禮堂夜市”推出至今已4個多月,非常紅火。它盤活了文化禮堂日夜交替的功用,豐富了村民的夜生活。文化禮堂管理員周麗萍說,文化“禮堂夜市”開放前,村民的活動以白天、雙休日為主。開放“禮堂夜市”后,村民感到夜間活動時間延長,且“競拍”活動項目更合村民“胃口”,紛紛為“禮堂夜市”點贊。
建章立制 管理運營常態化
探訪地:德清縣下舍村文化禮堂
農村文化禮堂建起來了,如何管好活動、用好場地、培育好基層人才,更是關鍵。為此,各地在探索常態化長效管理的道路上,紛紛推出了理事會制度、鄉賢制度、文化管理員等制度,讓文化禮堂“有人能管理,有事好商量”。
春節前夕,在文化禮堂里辦“村晚”、賞民俗,逐漸成為德清鄉村的新年俗。
“農民豐收節是我們農民的重要節日,今年下舍村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的秋糧長勢喜人。今天,邀請在座各位前來的目的是來出謀劃策。下舍村的農民豐收節慶活動,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見建議?”坐在德清縣新安鎮下舍村文化禮堂里,文化禮堂管理員、村黨總支書記潘國元開門見山地對我們說道。
這天,包括村干部、鄉賢代表、種糧大戶等10余個理事會成員齊聚于此,商討“一村一品”暨第二屆農民豐收節文化節慶的相關事宜。德清縣新安鎮下舍村文化禮堂實行理事會管理制度,理事會成員由村鄉賢代表、書記、主任、文化員組成,負責文化禮堂的日常管理、費用安排、發展籌劃。
種糧大戶沈炳水接著潘國元的話講:“下舍糧食生產功能區可以在現場舉辦趣味運動會,在文化禮堂舉辦啟動儀式,邀請姚金林來表演幾個豐收的節目,讓我們農民喜慶一下、熱鬧一下?!?/p>
為確保文化禮堂月月有計劃、周周有活動,做到安排有計劃、活動有組織、展陳有更新、場地有管理,使文化禮堂活動常態常新,早在2016年8月,潘國元就對文藝愛好者、本土藝術家姚金林拋出橄欖枝,希望姚金林能在下舍村文化禮堂成立“姚金林”小品工作室,創作本土文化小品和快板節目,豐富百姓的精神生活,同時將黨和政府的政策宣講到基層。
來到下舍村后,姚金林先后創作出《垃圾分類》《治水英雄》《紅燈綠燈》等一個個文藝精品小品,成立了擁有60多人的五彩綾藝術團,給當地群眾帶去一場場精彩的小品演出。
“新時代,百姓的口袋都富起來了,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,而文化禮堂則是豐富文化生活的最好載體,有才能的志愿者也必不可少?!迸藝f。
潘國元結合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,將文化禮堂打造成了志愿者服務驛站,成為志愿服務基地。截至目前,下舍村共注冊了志愿者628人,共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638場,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紅色馬甲的志愿者隊伍。
放眼浙江大地,新一輪文化禮堂建設正全面開啟。
2018年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把“萬家禮堂引領工程”,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、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,制定了《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實施綱要(2018-2022)》,每年新建文化禮堂3000家,明確到2022年,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全覆蓋。
今年初,文化禮堂建設寫入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。截至今年7月底,浙江當年建成文化禮堂1767家,已完成年度任務58.9%,全省累計建成文化禮堂1.28萬余家。更多、更美、更全面的農村文化禮堂,正在聚沙成塔,由盆景變風景,將文明之風播進農民心田,夯筑起一個個鄉村精神家園。
【浙江新聞+】
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情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