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禮堂家 > 他山之石

平湖文化禮堂“村民自管+鄉賢助堂”讓“禮堂文化”更有生命力

發布時間:2019-12-09 18:33:41 來源:平湖市人民政府網站

  一是探索創新,將文化禮堂交給村民管理。獨山港鎮聚福村有一座“文革”時期的禮堂-運港文化禮堂,2013年運港文化禮堂被收回重新修繕后,成為了文藝團隊排練及演戲、看電影和開展其他各種文藝活動的主要場所。但由于老禮堂的位置離村部較遠,平時的運營管理就存在著很多不便,為此,聚福村通過摸索創新,提出“村民自管”的自我管理模式。村里給經常來文化禮堂活動的文體愛好者配備了活動場所的鑰匙,主動把場所交給他們自主管理。如村民馬大媽住在禮堂附近,時間較多,村里了解情況后把鑰匙交到了她手里。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,她每天早早地把禮堂打掃干凈,隨時敞開門來迎接村民。

  二是大膽嘗試,村民從參與者升級為組織策劃者。文化禮堂建成后,如何用好文化陣地功能是關鍵。獨山港社區的陸沼文化禮堂是一個五星級文化禮堂,功能設施十分完善。為了讓村民能夠自行組建隊伍到文化禮堂里開展活動,切實提高村民的參與度和文化禮堂的使用率,獨山港社區在充分了解村里的“資源清單”和“需求清單”后,試點社會化運作,引入上海飛揚華夏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社會組織,參與禮堂管理運行,開展禮治家園項目,成立“文化禮堂自管會”。自管會成立后,多次以開放空間的形式讓村民開展了參與式的討論,進一步了解村民的訴求,引導村民們積極參與文化禮堂各項活動,為辦好文化禮堂出謀劃策。

  三是因地制宜,引入鄉賢力量助力文化禮堂。為了給文化禮堂注入新活力,真正實現“門常開、燈常亮、人常來”,獨山港鎮探索嘗試“鄉賢助堂”制度,發揮他們在思想引導、道德教化、文化熏陶中的作用。通過物色知書達禮、德高望重、熱心公益的鄉賢,由村、社區聘請其成為“駐堂鄉賢”,讓鄉賢參與文化禮堂的建設、展示講解、主題宣講和禮儀民俗等活動。比如,運港文化禮堂深入挖掘當地的杜布文化,并邀請本村鄉賢、平湖杜布非遺傳承人姚愛英老師成為駐堂鄉賢,姚老師積極參與杜布館的策劃設計,不僅走訪鄉鄰,征詢建設意見,還在村民中收集紡具等老物件,帶頭挖掘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杜布文化,杜布館建成后,姚老師又兼職講解傳播杜布文化、傳授土布紡織工藝。星華文化禮堂、衙前文化禮堂結合本村的抗戰歷史資源,邀請退休教師-朱赴農老師成立鄉賢工作室,通過開展抗戰故事宣講服務、現場感受,將紅色文化融入到禮堂文化之中,使村級文化禮堂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。

標簽:禮堂;文化;鄉賢;村民;禮堂文化編輯:張振翔

推薦閱讀

Copyright ? 2018 ltj. All Rights Reserved. ? 2018 禮堂家版權所有
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,,亚州AV,3D色色,亚洲性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