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鄉文化專管員孫陳玲:文化禮堂大家都愛來
9月23日,《浙江日報》刊發《文化鑄魂,凝聚精神力量》一文,以浙江人的文化故事,揭開浙江城鄉共富的幸福生活,其中桐鄉市崇福鎮御駕橋村文化專管員這樣說:
精神富有,是“共富”之魂。文化,正不斷奏響精神富有的時代強音。
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指出,浙江要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,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,要高水平推進文化強省建設,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。文化的強大輻射力,來源于人,作用于人。我們以浙江人的文化故事,揭開浙江城鄉共富的幸福生活。
桐鄉市崇福鎮御駕橋村文化專管員孫陳玲:文化禮堂大家都愛來
我是桐鄉市崇福鎮御駕橋村文化專管員,經常在村文化禮堂組織腰鼓隊新進隊員培訓。
御駕橋村腰鼓隊2016年成立以來,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隊員加入。平時隊員們都是自行到文化禮堂排練,但如果有新隊員加入,老隊員們就會讓我幫忙“點單”,請專家來“送課”。
老師教得面面俱到,隊員們學得一絲不茍。我們請來的蔡成蓮老師,拿過嘉興市腰鼓大賽的金獎。以前可請不到這么好的老師,現在文化禮堂有了“數字芯”,可以精準匹配到全市范圍內的專家老師。
“數字芯”,是桐鄉市打造的“鄉約禮堂·精神共富”應用,包括“禮堂建管”“禮堂空間”“思政在禮堂”“鄉藝聚禮堂”“研創進禮堂”五大場景,已覆蓋全市176家文化禮堂,入駐理論專家、宣講員1100多名。
我們村現在還在籌劃引入創客團隊、規劃研學路線、設立非遺傳承工作室,希望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,更好地激發文化禮堂的生命力與活力。
除了腰鼓隊,村文化禮堂內,還有文體愛好者組成的舞蹈隊、合唱隊、乒乓球隊等。其中,舞蹈隊共有25人,年齡最大的66歲,最小的9歲。每年“村晚”,這幾支隊伍都積極參與,自編自導自演,為幾百位村民帶來一場精彩的晚會。村里老老少少也都會來現場,場面十分熱鬧,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了。
跟你們說個自豪的事吧,剛過去的暑期春泥活動,我們文化禮堂收獲了一批小粉絲。剛放假時,村民吳大姐向我抱怨,家里大人都要上班,沒給孩子報暑假班,但又怕孩子一個人在家整天看電視??粗l愁的吳大姐,我趕緊告訴她,我們村里的文化禮堂可比暑假班好玩。宣講培訓、手工制作、非遺傳承、閱讀活動、志愿服務……20多場暑期春泥活動早已納入計劃,家長和孩子可以自由選擇。吳大姐握著我的手說,終于放心了。
每個月,我都挺忙的。7月,村文化禮堂舉辦蠶桑系列非遺活動,蠶桑文化講座、蠶繭工藝品制作等活動精彩紛呈;8月,舉辦越劇、花鼓戲、三跳活動,讓村里的票友過了把癮;9月,舉辦敬老活動,小品、腰鼓、舞蹈、越劇、朗誦,男女老少爭相登臺……
2015年11月,我第一次踏入御駕橋村文化禮堂。到現在,已經7年了。這里已經不再是“你上班我開門,你下班我關門”的狀態,也不再有“辦了活動沒人參加”的尷尬。晚上開放至8時,周末節假日不關門;覆蓋“鄉約禮堂·精神共富”應用,精準對接村民需求;圖書閱讀等各類活動豐富多彩,服務日趨完善……
現在,文化禮堂越來越成為村民茶余飯后“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”。而文化的精神力量正讓這個村擰成一股繩,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展現新氣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