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禮堂“雙百千萬”傳家風
家風正則民風淳,民風淳則社稷安。重視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,東陽在農村文化禮堂實施“雙百千萬”工程,豐富文化禮堂內涵,推動家風家訓在村社落地生根。
“雙百千萬”工程,力求可感可知可及
一是打造百個教育陣地。充分發揮文化禮堂功能,在全市文化禮堂建設100多個家訓館、家風長廊。如城東街道單良村文化禮堂家訓館于2016年建成后,每年村民都會自發收集祖輩家訓,或書寫、或雕刻布置家訓館,現如今,原本只有200多平方米的家訓館已拓展到600多平方米。年前,江北街道王峰村文化禮堂舉辦第十屆百桌宴時,91歲的王大媽被孫子背到文化禮堂大廳,“活了一輩子,村里這種代代相傳的孝文化讓我體會深刻吶”,老人激動地笑出了淚。據不完全統計,東陽有90%的文化禮堂每年都要舉辦“善”文化、“和”文化、“孝”文化等家訓文化活動,合計400多場。文化禮堂的家風長廊、家訓館成了長輩茶余飯后最愛帶孩子去的地方,成了農村家訓家風教育的主陣地。
二是挖掘百個經典家訓。在文化禮堂開展“學家訓、立家規、樹家風”活動。每月定期進行“鄉風評議”“最美”人物評選等家訓活動。梳理傳統家訓百余條,挖掘家風故事近千個,整理優秀家規1.6萬余條,編印和分發《東陽家訓》《東陽家規》1000余冊。如在江北街道甘東文化禮堂家訓館內,每一條家訓從各家的族譜中挖掘出來,以戶為單位,依據自己家庭的具體情況編寫家訓,交由本人親自書寫后掛在家訓館中,作為自覺的行動和道德信仰。村民陳德良說,“生活中難免會磕磕碰碰,想想這些家訓,就會消了怨氣?!睆男 凹摇钡酱蟆凹摇?,家訓家規家風相互承接,文化禮堂里的經典家訓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底色。在這里,重拾傳統價值觀,重拾家風家訓,已蔚然成風。
三是開展千次家風傳播。組建家風家訓宣講團,千余場群眾喜聞樂見的巡回宣講,將家風家訓化為故事,在文化禮堂潤物細無聲。培樹千個好家風典型,文明家庭、“十好家庭”在禮堂表彰,移風易俗簡約宴席在禮堂舉辦,文明“大道理”在文化禮堂變成群眾津津樂道的好榜樣。如虎鹿鎮葛宅村把家風家訓編寫成故事雕于門楣、花窗之上,連同百姓家的言傳身教,共同形成了不同時期的家風、社風。在三單鄉錢溪村文化禮堂,村民們將祖上雕有家訓的門窗、柜門,口傳的家訓搜集起來經挑選后置于家訓館內,傳承著“興學重教、勤耕苦讀”的理念。
四是發放萬筆好家風信用貸。金融機構開設“好家風信用貸”,在文化禮堂進行授信推廣,目前已累計為10139戶文明家庭發放優惠貸款9.8億,讓文化禮堂見證好家風的含金量。
線上線下聯動,力求見新見行見效
一是主題活動樹品牌?;⒙规偽幕Y堂自2016年開始,每年都會舉行“帶著家訓去參軍”活動,新兵代表留相君曾說:“帶著家訓去參軍,讓我們懷揣家鄉的祝福和期望出發,養成良好的工作、生活作風”。橫店鎮、歌山鎮、三單鄉、白云街道等鎮鄉文化禮堂已連續6年開展“曬家訓村訓、比家風村風”和暑期好家風研學等品牌活動。把家訓教育具體化,讓文化禮堂成為群眾的大會堂、大賽場、大課堂,讓文化禮堂的家訓活動更具生命力。
二是全媒傳播擴影響。全媒體平臺開設“小城大愛”專題專欄,廣泛傳播好家訓、宣傳好家風、展示好家庭。通過方言講述好故事、禮堂活動開直播等傳播形式形成宣傳聲勢,營造人人向往好家風的良好氛圍。
三是全民參與成風尚。在文化禮堂開展道情傳家訓、戲曲頌家風等本土文藝活動吸引群眾;開展“好媳婦”“好婆婆”“好鄰居”評選激勵群眾;以孝文化節、好家風議事堂等村社特色文化凝聚群眾,家風家訓活動在文化禮堂中旺了人氣。
提質擴面迭代,力求走深走實走心
一要聚焦重點,提升青少年參與度。在文化禮堂常態開展青少年啟蒙禮、入學禮、成人禮,組織家風家訓讀書會、暑期家風課堂、書法寫家訓等活動。今年暑假,341個文化禮堂分別開展了“學書法用家訓”“誦家訓傳家訓”等活動,將青少年作為傳承家風家訓的重點群體,讓文化禮堂成為青少年愛去的地方。
二要創新手段,打造新傳播方式。充分利用現代傳媒,善用年輕人喜愛的b站、小紅書等平臺,開展家風家訓傳播。結合非遺體驗、宋韻文化等與文化禮堂調性匹配的元素,讓家風家訓在文化禮堂煥發新活力。
三要與時俱進,融合新時代精神。將傳統家風家訓緊密融合時代精神,提煉現代家訓文化,講述當代家風故事,推動形成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和時代氣息的優秀家風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