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堂有“味道”,活動更“暖心”
“阿公,您身體還好伐,今天爽面日,怎么沒到禮堂來吃面?”
志愿者樊朝霞到村里的留守老人王阿公家里喊人,發現老人精神有點萎靡,立刻聯系村里衛生院的大夫過來做了檢查。
“就血壓高了一點點,其他還好的,可能早飯吃得早,有點低血糖?!贝蠓蜃鐾隀z查說。
聽到老人沒事,朝霞松了口氣,“阿公你不舒服就在家里好了,爽面我給您端過來?!?/p>
15分鐘后,一碗臥了雞蛋、熱氣騰騰的縉云土爽面就端到了老人手上。
這就是浙江省縉云縣農村文化禮堂“美食日”活動,王阿公所在的舒洪鎮姓王村,盛產優質908小麥,并且擁有“祖傳”的爽面饅頭制作技藝,所以當地文化禮堂就把每個月7號定為“爽面日”,每個月的18號定為“饅頭日”,當天村里有手藝的婦女聚在禮堂,用傳統技藝抽爽面、做饅頭,做完也不浪費,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的廚房上灶一煮一蒸,出鍋就請村里的留守老人、兒童過來一起吃,順便了解他們的日常情況,幫助解決實際困難。因為文化禮堂里請進了“正宗縉云味道”,不僅惠及本地群眾,還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。
除了舒洪鎮的“饅頭日”,還有新碧街道的“紅糖日”、新建鎮的“金團日”,三溪鄉的“早米糕日”,近年來,縉云把本地民俗飲食文化融入文化禮堂建設,通過文化禮堂“美食日”系列活動,不僅為身邊群眾送上了“熱騰騰的關愛”,還給鄉村旅游帶去了新看點,建造起一座座“有溫度”“有熱度”的禮堂。
“上個月爽面節村里人山人海來了好多游客,我家一天賣了一百多箱爽面,頭天加當天蒸了三十幾籠的饅頭不夠賣?!蔽幕Y堂里參加活動的王阿姨一邊揉面一邊介紹,“禮堂多好啊,家伙事兒都給我準備好,讓我們婦女也現現手藝”。
在重陽節、志愿者日等特殊節點,開展文化禮堂民俗美食文化傳承活動,美食成品會送給村里留守老人、孩子吃,關心他們的日常狀態,詮釋“暖心”文化禮堂理念。同時,文化禮堂也成為了飲食文化傳承、展示的陣地,吸引了一大批久居城鎮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,游客在這里不僅能夠親身體驗爽面、饅頭制作,還能買到特色農產品,為本地持續創造收益。文化禮堂每月固定日期開展活動,群眾參與方便,活動品牌逐漸樹立,有效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,傳承弘揚地方美食文化和制作技藝。
接下來,縉云縣將圍繞暖心、品牌、傳承三個關鍵詞,真正把文化禮堂打造成群眾能來、愛來、樂在其中的精神文化家園。
圍繞“暖心”理念,因地制宜提升文化禮堂效能,不斷挖掘鄉土文化,提升活動頻率,讓各種“小而美”“美且精”的文化活動綻放在禮堂。
圍繞品牌打造,力推有群眾基礎的、有代表性的“美食日”活動,打響縉云美食,帶動地方經濟,更好地反哺文化禮堂建設。
圍繞文化傳承,推動文化禮堂與民間組織、個人合作,引入更多文化精品、傳承地方特色非遺,高水平打造農村文化禮堂“升級版”。